产品搜索
新闻提词器的“是与非”
作者:www.ticiqiw.com    发布于:2014-09-24 14:21:55    文字:【】【】【

   早期的舞台剧演出时,舞台下面常有几个专门提词的人随着演员到处走,他们时刻盯着剧本和演员,用小声说话和举卡片的方式向演员作提示。这个提词者在国外被称作Prom ptero,也可以理解为是人工智能提词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一家公司就制造了这样一台设备:主持人在看镜头的时候,可以同时看到播音稿,这就是电视播音提词器或提示器,也叫Prompter。时代更迭,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方式的改进,现在,绝大多数演播室里这台搁置在镜头前的“字幕机器”,也让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有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大脑”,成就了一个有着超强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角色。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大脑”,逻辑慎密,思维通达,条理清晰,近乎一张满分的考卷,让每一位观众无可挑剔。

  如今,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已经习惯于用电脑处理文档,曾有无数人望而生叹: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能够有如此强大的数据处理运算能力,该会是多么的完美!然而,它却只是一台机器,因为它的体内没有奔腾不息的血液,也没有悲欢愁喜的情绪。当然,如果将提词器所产生的作用形容成为给了主持人犹如计算机般的大脑,这是不够客观的。因为提词器上的语言都是由新闻工作者提炼的。是智慧的结晶。

  所说并非所想,假借之名虽无太多瑕疵,就像是缺少灵魂的躯体。观众听到的只是主持人的声线,而并非心声。换一种状态,当直播前几个小时,阅读今晚即将直播的——篇篇新闻稿件,看到记者拍回的画面,主持人的大脑便会开始酝酿各种直观的情绪,充分思考,寻获需要的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思解决的渠道,寻得事件的感悟。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大脑,他的所想能否得到百分之百的认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真实并且如此贴近地与观众交流。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想,当与他人在交流的时候,是否一定要让主持人的语言权威?如何滴水不漏地自圆其说?无论怎样,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脑,决定了他可以是幽默的,也可以是睿智的;他可以是豪爽大气的,也可以是柔和婉约的。关键是,他也在思考,也在交流。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没有提词器的直播需要主持人具备“第二个大脑”。

  无提词器式直播卸下了“主持人”的面罩

  多年前釜山国航空难,中央电视台某新闻节目主持人保持一贯的招牌式微笑连续播报空难新闻,让不少观众尤其是遇难者家属至今记忆犹新。再将视角转向另一处,汶川地震时,赵普在播报中数度哽咽,鲁豫在直播时泣不成声,宁远含泪播报四川各地遇难群众的最新数字,张羽在现场连线时潸然落泪……这些情感是提词器无法给予的。

  因此,不要用“戏码”来形容这些可敬的主持人,这些都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坐在主播台上的他们虽然没有主持人招牌式的微笑,因为他们首先是人,主持是工作,而观众也是人,当主持人因为“职业”而出现与内容不相符的表情时,观众会莫名其妙,也会无法理解。每一天的直播对于主持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今天会有怎样的新闻,新闻里面是笑声还是悲泣。主持人的情绪就像是和观众一起看午夜剧场,既期待又兴奋。

  笔者曾经播过一条新闻,内容是一名八岁小男孩被息有精神病的母亲砍了几十刀,缝了八百多针。初看到这条稿件时,内心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斥责和对孩子的同情。笔者不断构思着各种新闻点,从母亲的恶毒行径到孩子的命运不济,笔者怒怜杂揉。直播开始了,本已端好一张“愤青”脸准备播报的笔者,在新闻画面中却看到了孩子母亲意识清醒后的悔意。看到了孩子不停抽搐的小小身体……信号切进演播室时,无法再去用各种所谓理性思考去面对这一系列让人心疼的画面,泪水充盈着眼眶。笔者所想的是:这一家人是无辜的,是无奈的,是无助的,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需要大笔医疗费来医治受伤的孩子,需要善良的人们驱散幼小心灵上的阴霾,需要社会机制来解决精神病母亲的救治和孩子的安置问题。这就是无提示器的直播状态,它给了主持人一种可能,让主持人必须有真实的反馈。无论是表情还是话语,因为无从依赖,所以只能真实。

  无提词器式直播赋予主持人以百姓的声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曾经在获奖时说过一句话,她说:“庆幸这辈子从事新闻,让我的一辈子就像是活了别人的好几辈。”很多人欣赏张泉灵在外景的主持,透着股声情行思“泉灵”般的灵气。2009年,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因病在北京逝世,在相关直播报道中,张泉灵来到罗京生前的办公室,用平实略带哽咽的声音述说着自己眼里这位曾经无比“正儿八经”的同事,说着没有了罗京的办公室,说着依然悬挂在办公室里人们送给罗京的各种小礼物……里面没有矫情的词藻,没有沉痛的歌颂,有的只是对老朋友的追忆,对老大哥的寄思。而这些,完全是张泉灵在现场一气呵成的直播连线内容。我想,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怀念的声音。

  提词器的语言由于大多是书面语,曾有人说,把“吧”“啊”等语气词加上,把长句变短句等,其实这些成分加上一些主观创作的元素,跟“播”没什么两样。事实真是这样吗?百姓想听的仅仅是一些拉家常语式吗?这种做法未免本末倒置。陈鲁豫曾说,“观众喜欢的是比较松弛自然的状态和交给观众的内容。”在什么情况下,人会处于松弛自然的状态?是当你拿着书本在朗诵的时候?还是当你面对着朋友天南地北聊天的时候?一般来说,越是限制少,人越会趋向松弛,越是畅所欲言,状态越是自然。没有提词器的直播也许会让主持人无所适从,但只要松弛下来,主持人的语言必然会是百姓乐意听到的声音。

  无提词器式直播让主持人真正成为“主”“持”人

  人们听广播、看电视时的需要逐渐多元化,对主持人的要求多种多样,受众更青睐个性鲜明的主持人。

  现代新闻播报要求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无提词器直播对主持人的能力是一种考验。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在一档节目中,拿捏话语的尺度,调整说话的方式,构思播报的内容是主持人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知识、阅历和社会经验。形成丰满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要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自执方能自主,自主则是为了更好的自执。做一个真正的“主”“持”人,有稿播报,精益求精,无稿播报,锦上添花。最好的提词器发于心,止于脑。而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有一种提词器,叫做发现生活,感悟人生,理解社会。

脚注信息